仲夏时节日斗配资
在平均海拔200多米的青阳山上
47岁的陈晓梅开了一家咖啡店
她将咖啡的醇香融入乡村田园风光
这间50多平方米的咖啡店
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舒缓压力、
休闲拍照的“放风”之地
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里
吸引客流量超6000人次
乡村不断涌现新业态
7月18日,乘坐负责接送游客的越野车,顺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,大约10分钟后,这家建在山顶的咖啡店,映入眼帘。
走进店内,一股咖啡的香气弥散开来,陈晓梅面带微笑、手法熟练地操作着咖啡机,为提前到店的顾客递上一杯杯冰咖啡。
“你知道吗?一年前,我对咖啡制作技巧还一无所知,而现在我成为了一家咖啡店的老板娘兼咖啡师。”陈晓梅说。
选择在山顶开一家咖啡店,陈晓梅并不是一时冲动。早些年,她和朋友投资在肥东县蓝山湾木艺小镇开了一家山地越野俱乐部。平日里,她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年轻人。
这些年,随着各地乡村文旅的多元化发展,陈晓梅敏锐地察觉到,年轻人爱去的地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。咖啡店、茶馆、书咖……这些过去大城市常见的商业业态在乡村加速涌现,并深受年轻人青睐。
“后来,我就想能不能在村里开一家咖啡店?”确定想法后,2024年7月,陈晓梅前往浙江学习考察乡村咖啡店经营模式,这次考察之旅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创业想法。
“像浙江安吉的瀑布咖啡、矿坑咖啡等,我们都了解过,排队的人很多,甚至很多人都是从外地专门跑来打卡的。”
逐渐走红的乡村咖啡馆
回到合肥,咖啡店的选址成为陈晓梅最在意的地方。“位置不能太偏,最重要的是环境要美,要与众不同。”再三考量后,陈晓梅最终决定把咖啡店开在青阳山。
“在动工前,我咨询了几家装修公司,听说我要在山顶盖咖啡店,都表示接不了。”没办法,陈晓梅只能自己找人干。
“货车能拉10吨料,但走山路只能拉2吨,我们就像蚂蚁搬家一样,慢慢地把材料运上山。”陈晓梅说,别看咖啡店不大,只有50多平方米,可投资却花了近百万,为此,她把房子也抵押了。
终于,咖啡店开业了。首日客流量不错,但离陈晓梅的心理预期还有些差距。“心里会有点失落,但我还是很有信心。”
很快,伴随着五一假期的旅游热,咖啡店客流量有了起色。
“大家来我们这喝咖啡,欣赏落日晚霞,感受清风鸟鸣,手机拍照发个朋友圈,这种‘自来水式’的安利,在各大社交平台帮我们引流了一拨客人。”
有了稳定的客流以后,陈晓梅并没有松一口气。“有人说,我们是一家‘网红’咖啡店,我觉得无论火不火,服务一定要做好。”
她把自己的手机号设置成接待热线,24小时不关机,无论客人多晚发信息,她都会耐心回应。“前几天有个客人夜里12点问我怎么预约,我看到了就给她回复。”陈晓梅说,目前店内配备了3名服务员、2名咖啡师、1名售票员。上午十点半营业日斗配资,晚上10点歇业。
“我们开发了近20种饮品,以咖啡和茶为主,还有甜品和小食,平均每天的营业额在3000多元,最多的一天接待了200多名客人,虽然忙了点,但心里很充实。”陈晓梅说。
更让她感到开心的是,自己的咖啡店成为一个树洞,为一些深陷生活压力的人们提供慰藉,让内心长期堆积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。“有一个顾客是常客,他每次来都坐在靠窗的位置,不看手机,就吹吹风,再闭目养神。他说自己在外地做建筑生意,有时候压力大了,来这里就当给自己充充电,等电充满了,再继续赶路。”
陈晓梅说,大自然是最好的疗愈师。从山上俯瞰,一切都变得很渺小,辽阔的视野能让人从纷繁的现实世界中短暂抽离出来,那些烦扰的人和事,仿佛都一下子消失了。“我觉得这也是很多村咖能够走红的原因之一。”
打造合肥乡村文旅的一张名片
近期高温酷暑,可陈晓梅的咖啡馆却客流量不减。“我们在车友圈看到有人推荐这家咖啡店,今天特意带着女友来打卡,我们还带了相机,打算拍点照片。”顾客杨先生说。
家住在庐阳区的夏女士特意带着儿子开车1小时赶来店内打卡。“咖啡味道不错,最主要是这里的风景很美。”夏女士说。
“夏天天气热,下午3点后是我们的客流高峰期,我们这里山路比较陡,顾客不能开车上山。有时候人多,司机师傅接不过来,可能要排队。”陈晓梅说,开业两个多月以来,她也发现了咖啡店存在一些问题。比如,山顶植被茂盛,到了夜晚蚊虫会比较多;海拔200余米山顶的网络信号不太稳定,客人发朋友圈会有延迟……
“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。”谈及未来,陈晓梅信心满满。“这家咖啡店不仅是一家店,也是我热爱的事业,未来我也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张乡村文旅的名片,带动更多人品味咖啡的醇香与乡村的美。”
定了!就在天鹅湖片区
在金寨路与习友路交口
一座新能源汽车科普新地标
正加快建设
未来将引领合肥汽车文化新风尚
记者从蜀山区获悉
作为长三角首家比亚迪迪空间项目
合肥迪空间项目
正在推进施工中
预计2026年下半年完工
“迪空间”是比亚迪打造的集汽车文化、设计、技术、体验为一体的沉浸式科普空间。涵盖汽车文化展示、新能源技术体验、全品牌旗舰店及商业配套等功能,包括汽车知识宣讲、品牌历史和企业文化展示、科技体验、汽车展示和销售等。
比亚迪合肥迪空间项目位于蜀山区金寨路与习友路交口西北角,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25890平方米,分为地上4层和地下2层,预计明年下半年完工。
“项目正在按进度有序推进,目前正在地下施工阶段。”比亚迪合肥迪空间工程承包项目负责人杨文兵介绍,当前项目组织工人避开高温时段施工,在保障一线安全的前提下,科学展开项目建设。
该项目致力于打造“新能源汽车科普空间”“新能源汽车研学基地”“城市新能源汽车工业文化地标”,未来也将是比亚迪在合肥全系品牌的销售和展示中心,成为比亚迪合肥总部的“会客厅”。
比亚迪迪空间本次选择落户天鹅湖文化商务区,看重的是商务区现代服务业强劲的发展势头,区内人才集中、交通便利、配套完善,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。
“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,为项目落户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日斗配资,在选址和项目建设中都给予了指导和帮助,有力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。”比亚迪合肥迪空间馆长坦言,合肥经济持续腾飞,科技创新氛围浓厚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精尖人才。
蜀山区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,比亚迪合肥迪空间项目建成后,不仅是比亚迪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,也将成为蜀山区展示商业活力与城市功能于一体的一张靓丽名片。
合肥市中心图书馆,新变化
盛夏时节,
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内书香与凉意交织,
人气如热浪般高涨。
为回应市民对优质阅读环境的期待,
中心图书馆从设施升级、
服务优化等方面发力,
推出系列暖心举措,
全力保障读者在暑期
享受到清凉舒适的阅读体验。
市民在合肥市中心图书馆看书。代传凯 摄
为了解决高峰时期入馆排队时间长的问题,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对闸机通道进行优化。三楼主入口通道从原本的2条增加到4条。经监测,这一调整让高峰时段读者入馆等待时长从50分钟大幅缩短至20分钟以内,通行效率提升了60%。
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增加闸机。
除了入馆效率的提升,“一座难求”也是暑期图书馆面临的另一大难题。为了让每一个阅览座位都能物尽其用,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加强了阅览区的动态巡视。馆员们化身“座位守护侠”,对长时间被物品占用却无人使用的座位,及时进行温馨提醒和疏导。让每一处阅读空间“流动”起来,惠及更多真正需要的读者,让公共资源得到更合理地利用。
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工作人员贴纸条提醒“请勿占座”。
除此之外,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在防暑降温服务方面,采取系列措施,助力读者享受清凉阅读。
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在每层服务台都设立了读者应急服务站,这里就像一个小小的“防暑驿站”,配备了人丹、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以及基础急救用品。读者在馆内若有任何不适或需求,都可以随时联系馆员,获得及时的帮助。
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在每层服务台设立“防暑驿站”。
与此同时,馆内的空调系统已全面启动,并且实现了分区温控,分为强冷、中冷、弱冷三个级别,以满足不同读者对温度的差异化需求。
在电梯内以及每一层的阅览区,都设有清晰的三级温控标识,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感需求,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区域,让阅读在舒适的温度中进行。
市民在合肥市中心图书馆看书。薛文茹 摄
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发出三项倡议
面对暑期客流高峰,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向读者发出了三项倡议。
其一,错峰出行。合肥近期热浪滚滚,中心图书馆建议市民可以选择在上午10点后或下午4点后等非人流高峰时段入馆,既能避开拥堵,也能获得更舒适的阅读体验。
市民在合肥市中心图书馆看书。代传凯 摄
其二,爱护书籍。由于暑期书籍流通量显著攀升,为确保书籍能够及时归架、高效流通,中心图书馆倡议读者使用各楼层指定的还书箱归还书籍。馆内按照楼层实行了文献色标管理,方便读者识别和准确归还,让每一本书都能尽快回到正确的位置,等待下一位读者的翻阅。
其三,请勿占座。阅览席位是宝贵的公共文化资源,中心图书馆建议当读者需要长时间离馆(超过40分钟)时,请主动释放座位给更需要的读者,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。
合肥市中心图书馆工作人员贴纸条提醒“请勿占座”。
这次合肥市中心图书馆的暑期服务升级,不仅从硬件设施上的完善更新,同时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深度落地。通过一系列举措,为读者提供更舒适、便捷、人性化的阅读体验。
这个夏天,
不妨走进图书馆,
共同感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细腻与温暖,
享受这份清凉与畅快的阅读时光。
正式开放,就在合肥徽园
7月19日,坐落于徽园景区的徽园自然探索中心正式揭开神秘面纱,这座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生态空间,宛如一座微缩版的“动物乐园”,汇聚了40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,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场集观赏、互动、科普于一体的奇妙自然之旅。
徽园自然探索中心以“自然探索+科普研学”为主旨,巧妙划分出室内沉浸式互动区和户外森林生态区,涵盖秘境雨林、穿行丘陵、奔驰草原、自然游乐场等特色区域。
40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来到这里,其中不乏动物界的“大明星”。
被网友称为“卡皮巴拉”的水豚们正惬意地在水中嬉戏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,水豚体型庞大却性格温顺,瞬间成为全场焦点,引得大小朋友纷纷举起手机与这位“大明星”合影留念。
今年春节档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中因一句“还吃,收你们来啦!”爆红的旱獭们,也亮相了徽园自然探索中心。他们在场地上尽情奔跑、打滚,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观众的笑声。
室内展厅还藏着不少“治愈系选手”:行动慢悠悠的树懒挂在仿真树枝上打盹,蓬松如云的安哥拉巨兔凑到围栏边等待抚摸,拳头大小的芦丁鸡在草丛中啄食,每一种生物都以独特的姿态诠释着自然的多样性。
位于二楼的爬宠区堪称勇敢者的乐园,这里栖息着姥爷树蛙、豹纹守宫、蓝舌石龙子等十余种形态各异的爬行动物。
走出室内,户外森林生态区别有洞天。蓝白孔雀、鸸鹋、鸵鸟、白绒山羊、小香猪等现场亮相,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,让人仿佛置身郊外牧场。
据悉,这座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生态空间,通过室内外融合的场景设计,将动物行为观察、生态模拟与互动体验巧妙结合,为市民打造一处认知生物多样性、培育生态观念的沉浸式“自然课堂”。
此外,一系列的互动设计也让人与自然的连接更具温度。在鸟类互动区,五彩斑斓的鸟儿毫无惧意地直接飞到游客身上;室内撸猫馆里,温顺的猫咪任由孩子们抚摸;打谷地中,家长带着孩子体验脱粒的乐趣,感受农耕文化;沙池里,一座座“城堡”在欢声笑语中拔地而起。室外的8米滑梯让孩子们体验风的速度,穿越丛林爬网则考验着勇气与协作……
开放首日,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游玩,市民王女士说:“平时工作忙,很少有机会带孩子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这么多动物,这里不仅能让孩子认识各种动物,还能在游乐场里尽情玩耍,孩子玩得特别开心,还学到了不少知识,真是个带娃的好地方。”
· ENJOY ·
编辑 | 淝南居士
素材来源 | 合肥发布、合肥日报、合肥晚报
广盛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